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12月全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為507.6萬噸,同比增長10%;2018年1-12月全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為5687.9萬噸,同比增長6%。并預測2019年,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將會加快行業創新、綠色、平穩發展。
這就意味著,我國有色金屬產業領域,已經按照國務院2009年發布的《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有關要求,不僅積極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有色金屬產業造成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產量不斷下降、國內消費疲軟、企業流動資金緊張、行業全面虧損、產業平穩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等問題,還很好地落實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確保了有色金屬產業平穩運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的預期目標,在轉型升級中實現了“華麗轉身”。
一路“高歌猛進”的特殊產業
有色金屬產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產品種類多、應用領域廣、產業關聯度高,在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以及穩定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有色金屬“大家族”中,除了人人皆知的金、銀、鉑等“貴金屬”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種類。比如讓我國民眾引以為豪的*顆原子彈爆炸、*顆導彈發射、*顆人造衛星上天,以及神舟、天宮、嫦娥、北斗、大飛機制造等等,無處不在閃耀著有色金屬的光環。
問題的關鍵是,我國是個有色金屬資源貧乏的國家,鋅、鉛和銅的儲量占世界儲量比重僅為15%、16%和5.6%,而我國對鋅、鉛和銅的消費占全球比重卻為28%、29%和28%。作為世界上有色金屬消費的主要貢獻國,卻受制于所控制的資源匱乏,供需矛盾一直非常突出。
回顧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歷程,可概括為改革開放前30年和改革開放后30年兩個發展時期。
改革開放前30年,我國以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建設項目為依托,以*個五年計劃為參照,開始了有色金屬工業領域的大規模建設。特別是在“三線”建設的總體部署下,在西南、西北地區建設了一大批有色金屬企業,改善了產業布局,加快了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同時,逐步組建了地質勘探、勘察設計、建筑施工、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等,形成了獨立完整的有色金屬工業體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兩彈一星”上天就是*好的證明。
改革開放后30年,黨和國家更加重視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尤其進入21世紀,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在技術進步、改善品種質量、淘汰落后產能、開發利用境外資源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生產和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日漸成為全球*大的生產和消費國。2002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1012萬噸,*超過美國躍居世界*。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總產量2520萬噸,總消費量2517萬噸;其中銅、鋁、鉛、鋅、鎳總產量分別占全球產量的20%、32.7%、37.8%、33%、9.5%,總消費量分別占全球消費量的27.2%、32%、35.7%、31.7%、23.5%。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766億元,占全國GDP的1.9%,直接從事有色金屬生產的就業人數300萬人。
“金融危機”倒逼轉型升級
風云突變始于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很快演變成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也對我國實體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具體到有色金屬產業領域,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受到較大沖擊: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產量不斷下降、國內消費疲軟、企業流動資金緊張、行業全面虧損。與此同時,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也日漸顯現出來:部分產品產能過剩,產業布局亟待調整,產業集約化程度低,資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再生利用水平較低,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艱巨。
于是,國務院于2009年2月25日召開常務辦公會議審議通過了《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下稱簡稱“《規劃》”),提出要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技術改造、企業重組為重點,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從《規劃》中可以看出,國家鼓勵大型企業以多種方式進行重組,力爭形成3至5個具有實力的綜合性有色金屬企業集團,使銅、鋁、鉛、鋅骨干企業的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由當時的70%、55%和40%,提高到2011年的90%、70%和60%。而有色金屬業中的央企中鋁、中國有色、五礦集團將成為重點支持對象。其中,銅業方面,將抓緊推進中鋁公司、江西銅業、銅陵有色、金川集團等主要銅企業之間的重組;鋁業方面,將以中鋁公司為核心,通過重組提升集中度,鼓勵重點鋁生產地區如河南、山西、廣西等進行聯合重組,合理配置資源;鉛鋅方面,鼓勵中南和西南地區重點骨干鉛鋅企業推進區域內聯合重組,支持中金嶺南、廣西有色金屬集團、云南冶金集團、湖南有色控股集團等分別整合區域內的鉛鋅企業組建大企業集團。
《規劃》還提出,在支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出口方面,國家未來將把高精銅管類、高精銅板帶類、*鋁箔類、*鋁型材類、*鋁板帶類的平均出口退稅率由5%提高到13%,能夠以國內生產的產品頂替進口產品的深加工產品可提高到17%,并恢復對進口銅原料進口環節增值稅先征后退。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客觀上必然要進行一次大的調整。這是因為,有色金屬產業在我國實現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沒有改變,作為現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關鍵支撐材料的地位沒有改變,產業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那么,*要變的,就是有色金屬產業自身,要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時機,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提高工藝技術水平和關鍵材料加工能力,促進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引導企業“走出去”,積極利用境外礦產資源。
“振興規劃”取得豐碩成果
在國務院發布《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之后,我國又陸續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42號)、《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科技部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節〔2016〕440號)等產業引導政策,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在我國有色金屬產業領域掀起了一股產業轉型升級、資源綜合回收與循環利用、促使產業循環化、專業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的高潮。
在地方上,先后有湖南、河南、廣東等有色金屬產業發達省、市、區,陸續出臺了自己的《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比如,湖南發布的有色金屬產業新政策,要求在“政府*,市場主導;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嚴格準入,分類推進;點面結合,示范帶動”的基本原則下,對全省有色金屬固體廢棄物、危險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率、有色金屬二次資源回收率、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回收與循環利用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有比等事項提出了嚴格要求。
在企業中,先后有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方圓有色金屬集團公司、寧波威爾金屬有限公司等大型和重點有色金屬企業,陸續出臺了自己的《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目前國內*具運作實力的有色金屬資源型企業——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兩個世界500強企業(原中國五礦和中冶集團)戰略重組形成的中國*大、國際化程度較高的金屬礦產企業集團,是全球*大*強的冶金建設運營服務商。產品涉及銅、鋁、鎢、銻、錫、稀土、鉭鈮等金屬。該公司在國內的江西、廣西、廣東和甘肅等省市,以及在國外的美國、加拿大、波蘭、智利等國家,都擁有有色金屬資源與產業,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而坐落于山東陽谷祥光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山東祥光有色金屬產業有限公司,是擁有世界上單系統產能大、技術先進、環保治理好的生態銅冶煉廠,實現了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綜合利用,是環保部評定的十大“國家環境友好工程”之一。該企業以生態煉銅、銅深加工、稀貴金屬提取、再生資源利用、礦產資源開發等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有色金屬產業集團?赡戤a礦產陰極銅45萬噸、再生陰極銅15萬噸、黃金20噸、白銀600噸、稀貴金屬1000噸、硫酸170萬噸、銅精深加工產品32萬噸。
與此同時,山東東營、湖南郴州、河南三門峽等地市,不僅出臺了《有色金屬產業振興規劃》,還創建和升級“有色金屬產業園區”,依托區內有色金屬企業與產業項目,聚集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形成了上下游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有效整合“產、學、研、用”資源共享平臺,推動有色金屬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有色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其中,礦山采選投資同比下降8%,冶煉及加工領域投資同比增長3.2%,由規模擴張轉向加大環保、安全等技改以及高端材料、新技術等研發。并預測2019年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在三大方面平穩發展:一是做優增量,加快有色新材料、新業態創新發展;二是優化存量,提升產業鏈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三是統籌政策,促進行業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