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被業界視為我國鋼鐵產業鏈中*突出的“卡脖子”環節。
自2005年以來,我國進口鐵礦石基本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在2016年突破10億噸,2017年進口依賴度超過90%,2020年以來一直維持在11億噸的高位水平,進口依賴度維持在80%左右。而根據海關進口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1.7906萬噸,比上年增加7290萬噸,同比增長6.6%,創下歷史新高。
2023年,四大礦山鐵礦石產量達到11.25億噸,同比增長1.72%,牢牢把持著鐵礦石的供應。其中,力拓以3.315億噸皮爾巴拉鐵礦石年產量的數據蟬聯全球*大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2023年鐵礦石產量達到3.212億噸,僅略低于力拓;必和必拓產量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2023年2月份因安全事故暫停作業、6月份的熱帶氣旋伊爾莎和PDP1港口疏通項目對其生產活動的干擾;另一方面則是在新舊產能替代過程中,南坡(South Flank)項目擴產過程帶來的增量抵消楊迪礦區資源枯竭帶來的減量;FMG產量同比增加但不及預期,主要是新增鐵橋(Iron Bridge)項目產能釋放緩慢。
在利潤方面。2月21日,力拓公布了2023年財務數據,其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239億美元,凈利潤為101億美元(約726.91億元人民幣);淡水河谷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190.44億美元,凈利潤79.83億美元(約574.36億美元)。
2023年,我國鋼鐵行業(冶煉和壓延加工)銷售利潤率處于主要工業行業倒數*,鋼鐵行業虧損面積也大幅擴大,噸鋼利潤微乎其微,處于歷史幾乎*差的水平。而據中鋼協數據顯示,2023年重點統計會員鋼鐵企業利潤總額855億元,同比下降12.47%;僅僅力拓和淡水河谷兩家企業的凈利潤便是中國重點鋼鐵企業的利潤總額的1.5倍,也彰顯了整個產業鏈的利潤分配的失衡。
2024年,淡水河谷S11D礦區產能釋放,能夠維持當前的高產量;力拓產能替代項目谷戴達利和Mesa A改造項目順利運行,預計年產量提高400萬噸;必和必拓的南坡項目將于2024財年末將鐵礦石年產能提高至滿產,預計年產量提高400萬噸;FMG礦山鐵橋項目將于2024年中達產,預計年產量提高400萬噸。根據以往發往中國的鐵礦石比例折算,預計2024年四大礦山發往中國的鐵礦石增量為1020萬噸。
同時,隨著基石計劃的推進,國產鐵礦石會貢獻一部分增量,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鐵礦石原礦產量99055.54萬噸,同比增長7.1%,生產鐵精礦28712萬噸,增長12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2024年,在 “基石計劃”的推動下,新增鐵礦石項目建設加快,預計新增鐵精礦1600萬噸,主要在河北、遼寧、山西等,其中,河北省在2023年新增鐵礦石新改擴項目29個、鐵礦石生產規模2626萬噸基礎上,2024年將新增鐵精礦500萬噸左右。
從供應來看,現階段鐵礦石供給相對充足,我國鐵礦石自給率也將隨著國內鐵礦石產量的穩步增加繼續提升。
從需求來看,隨著各地地產支持政策持續出臺與傳導,預期2024年地產新開工降幅有望進一步收窄,地產對鋼鐵的負向拖拽將明顯下降。此外,國內萬億國債支持基建端需求;制造業升級與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全球競爭優勢提升,整體需求將穩中有進?傮w來看, 2024年鋼鐵行業需求有望超出市場預期,鋼企利潤有望提升。
全球鋼鐵產業鏈格局,要變,也正在變!